点亮农村“平安路” 奏响交通“安全曲”

2025-03-27 16:06   荆州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佘海艳

江汉风报道: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在荆州广袤田野上,旋耕机的轰鸣声与乡村大喇叭的交通安全提示交织共鸣,奏响了一曲独特的春耕“安全协奏曲”。今年以来,荆州交警以田间地头为宣讲台,以乡音土语为传播媒介,紧扣农时规律,创新开展“春耕护航”专项行动,为春耕生产筑起坚实的交通安全屏障。

源头宣教  “播”下交通安全种子

3月11日上午,松滋市纸厂河镇纸厂河村村民李奶奶家门前茶香袅袅,笑声阵阵。松滋市公安局交警大队纸厂河中队以一场别开生面的“交通安全茶话会”,将交通法规宣传融入春日暖阳,让安全意识浸润百姓心田。

不同于传统宣讲模式,该中队创新采用“围炉茶话”形式,与村民围坐一堂,以一杯清茶拉近距离。民警通过播放本地典型交通事故案例视频,结合村民日常出行特点,生动讲解农用车违规载人、骑乘电动车不戴头盔等安全隐患。

在“你问我答”环节,民警针对村民提出的三轮车载货规范、村道会车技巧等30余个问题逐一解答,并发放图文并茂的《老年人交通安全手册》。“这种走亲戚式的宣传,我们听得进、记得住!”村民王大爷在“安全出行承诺书”郑重签名。

“大哥大姐,骑乘摩托车、电动车一定要佩戴安全头盔,驾驶电动三轮车不能载人,小路汇入主路时要减速慢行,注意观察……”在岑河镇岑河村,三大队民警通过摆展板、拉横幅、贴宣传栏等方式,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通俗易懂地引导农村交通参与者自觉学习交通安全知识。民警结合村民日常出行特点,用乡音土语将交通安全知识化作“春耕的种子”,播撒进村民心田。“原来觉得戴头盔麻烦,看了视频里的事故,真是后怕!”村民刘大姐感慨道。

聚焦农村“一老一小”重点人群。在学校,民警通过“大手拉小手”的方式,扩大宣传范围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一老一小”交通安全意识;在集市,民警开展“一盔一带”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通过讲解头盔佩戴小技巧、道路交通安全常识等,提升群众安全出行意识。

“勤走访才能知民意,接地气才能聚民心。”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荆州交警各大队已经组织多个宣传小组开展了百余次入村入户走访。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学校幼儿园、“红白喜事”宴请场所、村镇每家每户、田间地头、村广播室,这些地方都遍布了荆州交警的足迹。

亮尾行动  “点”亮群众出行警示灯

“李叔,反光条给您贴好了,这是交通安全手册和联系电话,有问题随时找我。”春耕时节,荆州区川店镇松园村广场热闹非凡,一大队民警正细心为村民刘师傅的电动三轮车粘贴反光标识“亮尾”。不远处,村委会广播循环播放着朗朗上口的交通安全顺口溜:“三轮车,莫载人,头盔一戴保性命;播种机,夜间行,反光条是护身符……”

针对农村地区摩托车保有量大、夜间照明条件差等安全隐患,荆州交警创新推出“春耕服务队”工作模式。服务队采取“敲门行动+精准服务”双轨并进:一方面对摩托车、农用车开展地毯式摸底登记,另一方面免费发放反光标贴、反光帽、反光臂环等安全装备。

在沙市区关沮镇合心村,望着整齐张贴反光标识的电动车队列,二大队民警张黎形象地比喻:“这车身一‘闪’,就像穿上了反光背心,凌晨进货的三轮车再也不怕后车看不清了!”

在纪南镇牌坊村,五大队民警支起交通安全宣传展板,现场演示夜间行车规范。民警手持反光标识逐项讲解:“车尾、车身两侧的反光条要定期清洁,车尾灯、车牌更要擦亮,让‘被看见’成为最坚实的安全保障。”

“亮尾行动”点亮了市民出行“警示灯”,“铺平”了市民行车“平安路”。今年以来,各交警大队积极推进亮尾行动,以定点执勤+流动巡逻的方式,对过往农用车、电动车、摩托车车身反光标志缺失或破损、车辆尾部车牌被灰尘或泥浆遮盖,尾灯、刹车灯不亮及防护装置安装不规范等情况进行检查,对无反光标识、反光标识不清晰、标识老化的车辆,帮助车主粘贴好车身反光标识,确保反光标识齐全有效,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因“黑尾”引发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张张醒目的警示贴,“贴”近了警民距离,“贴”出了路畅人安。自“亮尾行动”开展以来,我市农村道路交通事故持续下降,群众交通安全意识显著提升。

(记者:佘海艳 通讯员:杜天 周健/编辑:王向明/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下载云上荆州app,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下载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https://img.cjyun.org.cn/a/10085/202503/4c1d8ee1a4ca08e25c257eea33400bf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