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可荆州市首个家庭农场主李开宝,却为去年产的260多万斤稻谷迟迟找不到销路,至今积压在仓库里焦急不已。接到李开宝的求助信,6月21日,记者驱车200多公里赴荆州实地采访。
李开宝家庭农场位于荆州区八岭山镇北湖桥村,2013年注册成立,是荆州市首个登记领证的家庭农场,5年多来通过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势头良好,目前流转土地2800多亩,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现有各种农业机械设备70余台套,烘干设备6套,育秧棚、仓库、晒场等设施一应俱全,固定资产投资达800多万元。
沿着蜿蜒曲折的乡村公路,记者找到李开宝家庭农场的仓储所在地。打开仓库门,装满稻谷的蛇皮袋码得有两人多高,封住了大门。记者顺着仓库门边墙上的铁栏杆,爬到谷堆顶上,只见里面散装的稻谷金灿灿一片,堆积如山。“种了一辈子田,经营农场5年多,粮食像这样难卖还是第一次。”今年56岁的李开宝,捧起一把稻子无奈地对记者说。
2017年,农场生产的优质水稻大面积丰收,产量500多万斤,虽然收获季节遇上持续阴雨,但因为有收割、烘干设备,所有稻谷安全归仓。然而,2017年下半年农场周边修路,运输不畅,导致稻谷仅售出260多万斤。今年春季,等道路修好,国家粮食储备部门已经关上了收购大门,到现在仓库里还积压了260多万斤稻谷。
为了寻求销路,李开宝曾四处奔走,村里和镇上、荆州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也给予积极协助,但收效甚微。李开宝称,附近的稻谷加工厂均因大米销路不畅基本停止了加工生产,周边的酒厂也不愿收购,自己的农场加工销售因量小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眼下,李开宝面临的处境是:一方面,因粮食积压资金占用,还贷困难;另一方面,今年的生产还得继续,需要进一步投入。更令人着急的是,今年的粮食丰收在望,库存的这些稻谷保管困难。“要是还不能马上把谷卖出去,就我们的储存条件,谷会长虫,影响出米。”李开宝的表妹、农场合伙人周志梅为此忧心忡忡。“干农业,赚的是‘分分钱’,亏的是‘块块钱’,实在不想看到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稻谷烂在仓库里!”李开宝希望通过本报报道牵线搭桥,帮他把这些优质稻谷尽快卖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