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卡脖子”问题!“超级显微镜” 来了

2018-08-24 15:49   央视新闻  

8月23日,我国“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通过国家验收,投入正式运行,并将对国内外各领域的用户开放。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继英美日三国之后,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的国家。

“超级显微镜” 是研究物质材料微观结构的理想探针

中国散裂中子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和生介绍称,中国散裂中子源就像“超级显微镜”,是研究物质材料微观结构的理想探针。例如,我们可以利用散裂中子源来研究大型金属部件的残余应力,这对提高高铁关键部件和航空发动机部件的性能,以及核电站部件的服役性能十分重要。此外,可燃冰、磁性材料的研究,以及化学反应催化剂的原位研究等,都可以使用散裂中子源。

中国散裂中子源于2011年9月开工建设,工期6.5年,是由中国科学院与广东省共同建设的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装置内容包括一台8千万电子伏特负氢离子直线加速器、一台16亿电子伏特快循环同步加速器、一个靶站,以及三台供科学实验用的中子散射谱仪。

国家发改委组织的验收委员会专家认为,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批复的验收指标。装置整体设计先进,研制设备质量精良,靶站最高中子效率和3台谱仪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对解决“卡脖子”问题具重要意义

陈和生透露,自2018年3月试运行以来,项目装置运行稳定可靠,首期三台谱仪已完成21个样品实验,并取得了首批重要科学成果。这些实验都是针对国家重点发展领域,充分发挥中子散射的特点,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代表性,涵盖了能源、物理、材料、工程等多个前沿交叉和高科技研发领域,如锂离子电池材料、稀土磁性、新型高温超导、功能薄膜等。

据悉,中国散裂中子源90%以上的装置设备为自主研发并实现国产化,填补了我国脉冲中子应用领域的空白,投入运行后,将为诸多领域的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提供强有力的研究平台对中国探索前沿科学问题、攻克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下载云上荆州app,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下载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表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ttps://img.cjyun.org.cn/a/10085/201808/1172757042e89ee5c31856bec295a0a3.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