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陈薇院士先试疫苗第一针"?真相是……

2020-03-06 08:56   中国科学报、新华视点  

网上盛传的这张照片,其实是陈薇院士出征武汉一线前在注射提高免疫力的药物。

3月3日晚,一张配文为“疫苗第一针,院士先试”的图片出现在社交网络上。该图片被认为是陈薇院士团队研制的疫苗已进入临床阶段,配文还称:“第一支新冠病毒疫苗,今天注射到陈薇院士左臂。专家组7名党员也一同注射。”

微博认证为“香港文汇报北京新闻中心执行总编辑”的“凯雷”3月4日凌晨也发微博称:“流传的这张照片是陈薇出征武汉前,和我03(年)打的是一样的针,旨在增强免疫力出征战场”“这些流传的图片上的文字是不对的”。

“院士先试疫苗第一针”?

据中科院所属中国科学报3月5日消息,“亲身试验”的前提是“进入临床”。

“首先,‘第一支新冠病毒疫苗’这样的表述不严谨,疫苗研制成功这样的词也不能随便用。”

正在开展新冠病毒某疫苗研发的一位研究人员告诉《中国科学报》:“疫苗的研发周期是很长的。”

这位要求匿名的研究人员表示,研制的疫苗进入临床以后,还要经过从小范围人群试验到大规模试验的过程,临床满3期以后,国家相关药审部门才能批准疫苗的上市,这时候的“疫苗”才能真正称之为“疫苗”。

那么,疫苗研制过程中的“亲身试验”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只有疫苗研制的前期工作——包括工业制备的生产工艺、动物水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通过国家药监部门审核同意等工作已经做完了,候选疫苗获批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才能开始小范围的人体临床试验,这时候才会有研发负责人‘第一个接种’。”

该研究人员说,如果这些工作没有做完就“亲身试验”,医学伦理上应该是通不过的。

该匿名研究人员告诉《中国科学报》:“有些疫苗在动物身上有效,但到人身上就不那么有效了。那这个疫苗能进入临床吗?所以一定要证明疫苗的有效性,这才行。”

“注射给自己,并不说明能注射给公众。”另一业内人士提到:“必须按规定来做。”

2月28日,李克强总理在考察国家新冠肺炎药品医疗器械应急平台时,也听取了随行院士对疫苗研发情况的介绍。

在该院士的介绍中有一个明确的时间点:“各个疫苗研发团队都在夜以继日争分夺秒,力争最快的疫苗在4月份开始临床试验”。

目前有20多种疫苗正在研发

据新华社3月4日消息,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3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世卫组织正在加深对新冠肺炎的认识,并发现它与季节性流感存在4个重要区别。

“目前尚无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和专门疗法。谭德塞说,目前有20多种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正在研发,一些疗法也在进行临床试验。”谭德塞说。

谭德塞强调,正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可被控制,世卫组织呼吁各国采取全面的防控措施,特别是那些已建立流感检测和防控体系的国家可对现有体系进行相应调整,无需从零开始。

“最快4到5月份进入临床试验”

2月21日,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说,如果把疫苗研发比喻成建造一栋楼,现在我们的进度可以说地基已经打好,楼体也已冒出地面,正以最快速度一层一层往上建,然后再进入装修阶段。

“我们的目标是如果疫情需要,可以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来启动疫苗的应急使用,以及应急审评审批程序。在确保安全有效可及的前提下,估计最快在今年4到5月份可以有部分疫苗进入临床试验,或是在特定条件下,争取进入应急使用。”曾益新说。

下载云上荆州app,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下载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https://img.cjyun.org.cn/a/10085/202003/abb71bd034119c079de3c92ccb6e21f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