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受气候和降雨等因素影响,“休养”中的洪湖水生态环境堪忧。为切实改善洪湖水环境质量,我市紧扣四个关键期“对症”施策,全力恢复和保护洪湖湿地良好生态环境。
枯水期开展水位调控。今年上半年枯水期,洪湖刮起5级以上大风三次,水浅风大,底泥翻涌,泥中磷等污染物大量释放。我市针对性采取措施,实施枯水期水位调控,浅水区水生植物尤其是沉水植被得到初步恢复。今年5月2日监测影像显示,洪湖内沉水植被(含浮叶植物)面积达4805 公顷,较2019年同期增加约500公顷,对湖区水生生态系统恢复有重要意义。
汛期加强污染防控。入梅后的持续强降雨让洪湖长期处于高水位,湖中挺水植被受害,沉水植被因水下光照不足腐烂死亡,同时上游来水中的污染物加剧环境恶化。我市按照防汛预案,源头加强上游污染控制和治理,强化汇流过程控制和污水分流,尽力减少对洪湖水域的水环境影响。
禁捕期强化执法保障。目前,长江洪湖段已全面禁捕,渔船全部上岸、渔民全部转产,渔政执法力量坚决打击违法捕捞行为。为切实保障洪湖修养,我市按照每户每月500元标准,为退捕渔民发放19个月过渡性困难生活补贴,通过发展产业、务工就业、扶持创业、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方式,提高退捕渔民转产安置保障水平,让退捕渔民开启新生活。
退垸期推进水质净化。洪湖三年退垸任务须在今年底完成,为确保还湖水质,我市最大限度降低养殖污染,加强退垸区域生态施工建设,加快洪湖围堤整治工程,统筹在幺河口、夜谋沟河口打造两处河口湿地,有效过滤、吸纳上游水体污染物,净化入湖水质。
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下一步,我市将持续加强洪湖上游污染控制、流域河流生态河道建设、退坑还湿工程设计、局部河口区域底泥疏浚等,有效消减入湖污染负荷,移除湖泊内源污染,促使洪湖生态环境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