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73岁老人接送两代残疾人上学
陪读婆婆三轮车上蹬出深沉的爱
芦庆会接外孙放学
襄阳市樊城区樊西实验小学,73岁的“陪读婆婆”芦庆会每天骑三轮车接送残疾外孙上学放学,已持续六年。
在此之前,老人曾接送下肢残疾的女儿从小学读完高中。她每一次弯腰使劲,每一次踩动车轮,付出的是对家人深沉的爱,令人感叹不已。
给外孙陪读六年风雨无阻
4月8日上午11时40分许,极目新闻记者第一次来到樊西实小。下课的铃声一响,学生们欢闹着拥进了学校食堂。在该校六年级一班,学生都走得差不多了,一位头发花白的婆婆牵着一个胖孩子缓缓走出教室。孩子右腿有些僵硬,左腿也使不上劲的样子。
教室门前停着一辆蓝色的三轮车,车上放着一条板凳。孩子从台阶上侧身坐上板凳,老人扣上车后门板,费劲地蹬起了三轮车。
这位老人名叫芦庆会,今年73岁。孩子王存梓,是她的外孙,今年13岁。因为孩子腿脚不方便,她贴身陪孩子在这所学校读书已6年,风雨无阻。
学校老师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孩子上课时,老人坐在车上带一两把菜择一择,下课了扶孩子上厕所,中午去食堂打饭。
芦庆会含泪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外孙王存梓从小腿痛,但查不出毛病,快两岁才会走路,经常摔倒。上一年级时能扶着墙走,后来体重越来越大,无法独立行走了。孩子现在身高1.4米,体重138斤。婆婆已经扶不动外孙,三轮车就成了祖孙二人的腿,走到哪里都得骑车。
曾陪伴脑瘫女儿读完高中
4月12日下午放学时,极目新闻记者再次来到樊西实小。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走完了,才看到骑着车远远而来的祖孙俩。
沿着066县道,川流不息的车流中,要上三个小坡,两次横穿马路。1.2公里的路途,老人好几次踩不动了,双手和整个身子几乎趴在了车龙头上。
记者一路伴随,跟孩子聊着天。王存梓说他的成绩一般,语文好点,最好的一次考了90分。当记者问他长大后想干什么时,他张大嘴对着天空眯着眼笑着,没有回答。
记者一路跟随他们到了樊城区柿铺社区5组的家里。房子是老房翻新加盖的,只有简单几件旧家具。从三轮车上下来,仅两米不到的路,老人扶着孩子蹒跚走了13步,耗时将近一分钟。老人说,女儿工作很忙,每天晚上快8点才到家。
“她也是个苦命的娃。”老人说,她生王存梓母亲时大出血,导致女儿脑瘫落下残疾。也是她多年陪伴下肢残疾的女儿从小学读完高中。“身体不行要有文化才能自立。”她说。女儿后来好不容易结了婚生下王存梓,女婿得癌症去世,几年后孩子的爷爷也因癌症去世。
家里两个顶梁柱没了,还背上了不少债务,现在每个月还在还信用贷款。襄阳市陕西商会为女儿提供了一份排版设计的工作,总算有了稳定的收入,如今已经改嫁。
几任校长接力呵护两代人
王存梓的母亲徐女士也在樊西实小上的小学,她对社会上的关爱,尤其是学校几任校长心存感激。
徐女士告诉记者,她在该校上小学的时候,校长马则斌没有因她是残疾人而忽视她。相反地,对她尤其关爱。“我记得,有时候中午妈妈还没送饭来,马校长就把我带到他家里吃饭。校长和校长夫人对我可好了。”直到现在,徐女士过年过节有时还会去老校长家串串门。
如今,樊西实小将这种关爱延伸到了徐女士的儿子身上。该校体育老师刘世保说,在现任校长宋兵的支持下,学校对王存梓费用全免,孩子上学不用交学费,中午和他外婆两人在校就餐也免费,以前学校有校车时,校车校服也不用交费。
为方便王存梓,六年级其他班级都搬到高楼层去了,唯有王存梓所在的六(1)班仍在一楼,从未搬过。
对于孩子的身体状况,芦庆会老人仍抱有希望。8年前王存梓在襄阳市某医院检查,结论是脑瘫后遗症。但两年前其他医院的医生认为可以做手术,但因费用问题,加之孩子发育期手术有风险,于是作罢。去年开学时,孩子已经站不起来了。
芦庆会希望爱心人士资助孩子到武汉的大医院治疗,如果有可能进行手术让孩子能走路,“我死了也高兴了”。